首页 > 考研资讯 > 正文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

2024-01-13 06:31:57 | 591考研网

今天591考研网小编整理了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

考在职研究生 要求

在职研究生包括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在职研和中外合作办学这三种形式,报考条件不太相同;

在职研究生院校库: -zd-ls-170297077

同等学力申硕:
免试入学,先报名课程班学习,报名要求是专科毕业以上,学制2年,毕业再参加申硕考试,考试要去本科有学位满3年以上。

非全日制在职研:
考试入学,入学需要参加十二月底的统招考研,跟全日制考生一起,初试报考条件是专科毕业2年以上,通过初试后参加学校复试,复试的时候学校可能会要求学生证明自己是本科学历水平,具体看院校招生简章。

中外合作办学:
面试入学,学校自主组织面试,不用参加国内考试,面试要求专科毕业以上,具体看学校要求。

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院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或者联系学校招生办,选择适合自己的在职考研形式。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测评: -zd-170297077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

法学硕士报考条件及考试科目

关于法学硕士报考条件及考试科目如下:

一、法学硕士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者是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591考研网

或者是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或者是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法学硕士考研科目

国内法学考研需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试科目具体包括:

1、全国统考的政治和英语(或小语种)。

2、全国联考的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民法学)和综合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

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天赋异禀,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规划能力,建议大家还是根据自身的基础以及经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班。基础一般/基础较好的,可以直接报个直播网课班;基础差的同学,不仅需要视频直播讲解,也需要能帮你规划、答疑、定期检测反馈的班。

法学考研热门专业:经济法和民商法。工作很好找,进律所或者进企业都很容易,刑法专业也较热门,一般进公检法系统比较容易。如果英语好的话建议报考国际经济法,将来做涉外律师或者进外企做法律顾问,前途无量。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

591考研网(https://www.591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的相关内容。

在职研究生报考形式有很多种,其中以三种形式最为常见,分别是一月联考、五月同等学力申硕、十月在职联考。那么这三种形式报考条件都有什么要求呢?申硕流程是什么?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介绍。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月联考
最低学历要求:大专,但是仅限MBA。
毕业年限要求:大专5年,本科3年。
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仅有MBA、法硕、MPA、MPAcc、MTA、MEM等少有专业。
同等学力申硕报考
最低学历要求:大专
最低工作经验要求:应届生也可以报名
申硕条件:申请人获学士学位后工作满3年。
申硕流程:同等学力申硕属于先入学后考试形式,需要先参加研修班学习,然后再申硕。课程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学位考试→发表论文→论文答辩→获得证书
>>>点击直接咨询在线老师
十月联考(2016年停止招生)
最低学历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有学士学位。部分院校及专业招收一定比例专科学历考生。
最低工作经验要求:同最低学历要求,部分专业招收本科应届生(比如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工程硕士)。
申硕流程:入学考试→复试合格→录取→课程学习→发表论文→论文答辩→获得证书
9.10日前报名可享课程直降3000元,报名费全免,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以上就是591考研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591考研网:www.591kaoy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限制?”相关推荐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是什么?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是什么?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是什么?在职考研没有年龄限制,不仅没有年龄限制,同等学力课程班免考入学,招生对象主要为大学本科毕业生、往届生。课程设置按照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一些学院还会开展讲座,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在职人员选择这种报考方式,如果想要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就绕不开全国同等学力统考,这个申硕统考报名要求考生必须为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考试时拿到学士学位够3年

2023-12-10 01:33:19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为需要具有本科毕业证书和三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否考取全日制本科,均可报名。年龄限制相对较松,以35岁以下为大多数,但也应根据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来具体确定。以下是具体的解释:第一,本科毕业证书。在职研究生招生单位普遍要求申请人具有有效的本科毕业证书,且所在学校应为教育部认可的本科院校。第二,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在职研究生

2023-12-21 09:49:31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为需要具有本科毕业证书和三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否考取全日制本科,均可报名。年龄限制相对较松,以35岁以下为大多数,但也应根据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来具体确定。以下是具体的解释:第一,本科毕业证书。在职研究生招生单位普遍要求申请人具有有效的本科毕业证书,且所在学校应为教育部认可的本科院校。第二,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在职研究生

2024-01-15 03:29:21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成人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成人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为需要具有本科毕业证书和三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否考取全日制本科,均可报名。年龄限制相对较松,以35岁以下为大多数,但也应根据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来具体确定。以下是具体的解释:第一,本科毕业证书。在职研究生招生单位普遍要求申请人具有有效的本科毕业证书,且所在学校应为教育部认可的本科院校。第二,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在职研究生

2023-12-05 19:47:19
成人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成人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成人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成人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

2024-01-01 21:22:25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与要求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与要求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为需要具有本科毕业证书和三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否考取全日制本科,均可报名。年龄限制相对较松,以35岁以下为大多数,但也应根据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来具体确定。以下是具体的解释:第一,本科毕业证书。在职研究生招生单位普遍要求申请人具有有效的本科毕业证书,且所在学校应为教育部认可的本科院校。第二,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在职研究生

2023-12-03 01:37:05
深圳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深圳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及年龄限制

深圳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深圳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如下: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中国人民大学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符合报考条件的政法系统考生,持经本单位同意和省级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的资格审查表进行资格审查;其它部门人员的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

2024-01-01 00:32:31
长安大学研究生报名有什么条件限制吗?
长安大学研究生报名有什么条件限制吗?

长安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长安大学考研专业有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有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1、信息工程专业,科目有电子信息、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水利与环境专业,科目有资源与环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水利、化学工程与技术。3、人文专业,科目有汉语国际教育、公共管理、美学、公共管理、新闻与传播、

2024-12-05 14: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