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07:09:59 | 591考研网
很多人说,考研苦,在职考研更是苦上加苦——这句话不无道理。在职考研的确要考虑很多,诸如与单位的协调、工作时间和复习时间的安排等等。在职考研,除了要做一些基本的复习准备之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麻烦和矛盾,这就需要大家用足够的智慧和能力一一化解。
1在职考研面对的困难
做一个决定是简单的,但是重要的是决定之后你要怎么做,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要克服的是什么?
1、脱离学校太久关于考研信息的闭塞?
2、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不能平衡?
3、遗忘的知识捡起来无从下手?
4、不知道怎样做计划?做了计划又总是没办法按时完成?
5、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好?
6、工作一天已经精疲力竭,根本没办法更加有效的学习?
2如何解决面对的困难
1、相信网络的力量
不知道从哪了解考研信息,这就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了,一般来说,考研相关的信息比较官方的就是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了,当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更细的信息,可以直接在恩波...上搜索,或者可以询问在线客服。都可以帮您解决这些问题。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比如上网下载试题,在线测试,等等。
2、协调考研与工作
一般来说,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意自己的员工考研。因为在单位看来:在职人员考研一方面会影响工作,另一方面会造成单位人才流失。因此,在职考研人员在复习期间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要张扬。
根据成功者的经验,在职考研者处理这个问题最理性的做法是: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复习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虽然很累,但是两不耽误。认认真真地工作,既不影响工作也会为考研的后续问题带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复习,不管是否考上,都问心无愧。
3、坚定决心不动摇
每年报名考试的人很多,但是中途放弃的人也有很多,考研是一段很艰难的旅程,我们都明白,困难会接踵而至,所有担心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决心不够坚定,如果是抱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相信任何困难都是难不倒你的,至于没时间,那完全就是借口了。 591考研网
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可见,只要你愿意,总还是有时间的。
4、选择报考专业
在职研究生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看这个专业和自身的工作是否相关,因为选择考研的上班族大部分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工作,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准确地定位。
要优先选择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专业。其次就是你的兴趣专业,如果你对某个专业很感兴趣,想要去学习,那么这个专业就也是你优先选择的专业。考生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详细了解往年的录取分数和录取比例,以及毕业学员情况,结合自身考虑专业。
除此之外,考生在选择专业前,还要看一下自己选的专业是不是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师资及配件设施怎样,科研水平如何等外在条件。
3在职考研复习指导
1、统筹规划考研复习:
要有个合理的计划,统筹安排,一定要深刻剖析自己,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要制定比较周密的学习计划,每月的、每周的、甚至每天的。记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剖析自己和考研就是你研究生生涯的第一个研究项目。
2、复习科目合理安排:
各科复习要分轻重缓急,专业课和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复习得越早越好。建议从现在开始到10月中旬,扎实的复习2遍。公共课要打好扎实的基础,需要从备考开始坚持到最后。政治可以在中后期准备,1到2个月足够。对于基础较差的考生最好提前准备。
3、复习资料的选择:
在职考研人员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允许运用题海战术,所以复习资料的选择就尤为重要,要保证做的每一道题、看的每一页书都有价值;复习资料要做到少而精,尽量选择考研经验者推荐的、大众口碑好的资料;另外一些好的考研机构里的整合资料可以借鉴和使用,这将为我们节约大量的时间,并能很大程度提高复习的效率。
4、复习时间的利用:
在职考研的学习时间一般是晚上,大概可以挤出3个小时,早上可以挤出1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很零散,在职考研人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些零零散散的时间,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午休时间。如果有条件尽量住的离公司近一些,可以节省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给复习争取更多的时间。
5、复习方法的运用:
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在职考研人员在复习方法上的选择也是有限的,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要求在职考研人的复习方法要灵活、有效、尽量找到捷径、高效的方法。
在职考研人可以选择一些威望高的辅导机构,报辅导班的好处是能帮你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还为你的复习增添了信心;特别是基础班,可以帮你掌握每门课的学习重点,使你的复习更顺利的进行。
6、效率为上:
在职考研一定要做到时间少效率高,保证效率的前提是精力充沛,所以要休息好,不要为了赶复习进度拼命的熬夜这样对工作和学习上都无太大的助益。
7、平衡工作和学习:
对于在职考研人来说这是现在生活中的最大矛盾,我不建议考研在工作时间复习,因为工作时间是你的老板花了钱请你来工作的,即使你考研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认可,他们也不会希望你在工作时间复习。外工作也要极其认真的完成,甚至要比以前更认真;只有工作做得好了,不出纰漏,你才能更专心的学习。
8、信息收集:
考研除了努力学习外,更是一个信息收集整合的过程;关注你所想考的招生单位和专业的相关变化,是很有必要的。在职考研人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的关系在信息收集和关注方面相对弱很多;作为在职考研人为了更好的复习和更大的成功率,学会关注考研信息平台、相应的网站。
9、寻找伙伴:
考研不是一场孤军作战的战斗,找一个同路人走起来会更从容,对于在职考研人尤其如此。在职考研人可能在生活中找到考研伙伴不是很容易,可以更多的关注网络,在网上或是聊天群里找一些同为在职考研的人,大家可以分享资料和信息,也可以互相鼓励和支持!
591考研网(https://www.591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报考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的条件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用人单位对在职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当在职研究生项目火热招生时,多数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和能力,会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那请问一下,报考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的条件您了解了多少?下面就来一起看看下文中的介绍吧。四川在职研究生院校有哪些?四川在职研究生院校一览表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详情可见:四川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涵盖广泛,包括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会计学、护理、学金融学、法
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一、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在职研究生以同等学力申硕和专业硕士这两种报考方式为主,选择的报考方式不同,考试科目也是不同的。1、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所以在入学时是不用参加考试的,参加考试是在申请硕士学位的时候,该考试报名时间是在每年的3月份,5月份参加申硕考试,考试科目共有两科:外国语和学科综合,只要每科的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就
康复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在职研究生教育为工作人士提供了提升学历与专业知识的宝贵途径,尤其对康复领域的人士而言,此类教育尤为重要。对于想要通过在职方式攻读康复研究生学位的考生而言,了解考试科目是关键的一步。专业硕士是康复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需要通过入学考试。考试科目通常包括:1、初试:考生需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部分院校允许用俄语或日语代替英语)以及专业综合考试。
四川有哪些学校可以读在职研究生?四川在职研究生教育主要通过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两种方式招生。同等学力方式可免试入学,适合工作繁忙或工作年限较长的学员;专业硕士则需通过考试入学,适合学习能力强并有足够备考时间的学员。四川地区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众多,涵盖专业广泛,以满足各行各业人员的进修需求。四川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及专业如下: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制1.5
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呢?其实单证在职研究生就是以同等学力申硕的形式报考在职研究生,通过这种形式的报考,最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属于非学历教育,获得的硕士学位证书的含金量跟全日制是一样的,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除了满足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外。,还需要参加申硕考试,考试科目如下:外国语:可以从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日语中任选其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考生选择的语种需要与申硕院校全日制研
在职研究生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①MBA/MPA/MPACC考试科目(3个专业采用的是同样的试卷。所以在这里统一进行叙述):初试科目:英语和管理综合(注:综合并不是专业知识,而是数学、逻辑、写作)。注:不少的考生并不采用英语,所以在考试的过程中日语和俄语也是参加统考的,其他的语种的考生采用的是院校的自主命题。②法律硕士考试科目:初试科目:外语、政治(
MPA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作为一名MPA在职研究生,我了解MPA考试主要考察以下几个科目:综合类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包括数学、逻辑、写作等。这些科目主要测试考生在管理领域的基本素养和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专业知识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公共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这些科目通常包括公共管理理论、政策分析、行政法等相关知识,
在职研究生mba考试科目有哪些?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我认为MBA考试科目一般包括综合类科目、英语语言类科目、商业知识类科目等。具体来说,综合类科目主要考察数学、逻辑、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科目的考察范围比较广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其中数学和逻辑是重点科目,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则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
2024-01-19 05:16:25
2024-04-28 08:18:01
2024-05-11 17:21:10
2024-03-31 20:30:05
2024-03-31 11:56:55
2024-03-31 1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