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3 08:10:12 | 591考研网
对于女生30岁考研这个事儿,就看你是怎么看的了,你要觉得考研能让你有所提升,比如:学历高升啊、见识更广啊,就可以去考考试试啊。
毕竟到这个年龄了,女生能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挺难得的,想考冲就对了。
1.要是女生30岁想去考研,那就去考呗
很多人,到了30岁这个年龄,想要做什么事,会顾虑很多因素,不太好做决定。就拿考研这件事来说吧,确实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我觉得30岁想去考研,那完全是可以去考的呀。只要自己真心想考研,并且有家里人支持,那去考完全没问题啊。
毕竟从想考研,到真的敢迈出那一步也确实蛮难的。
所以,只要女生一心想考的话,就大胆考吧。
2.是否值得,看你对考研的诉求是什么?
有的人到30岁想考研,是因为想提升自己的学历,让自己未来的择业空间更大;有的则是想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论哪一种,都想通过考研带给自己一些提升,要么是学历上的提升,要么就是专业上的提升。 对30岁的女生来说,要想选择考研的话,就要看你想通过考研获得什么啦。要是你觉得考研能带给你想要的,那去考的话,就是值得的。 现在有很多人,不都是在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就又考研了嘛?
3.考研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没有帮助?
对于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吧,就看女生对于考研这件事是怎么想的?还要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考虑。 毕竟考研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形势,若考研能让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更好,那确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从长远来看,考研若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也能让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更宽广,这样看来还蛮值得的。 我是觉得女生30岁选择去考研,还蛮酷的,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学历,也能由此认识更多优秀的人,让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
只要女生想考,那就去考呀,我觉得考研要因人而异吧,有的人可能觉得年龄太大了,不太适合。但
其实这个就看自己是怎么看待考研的,要是自己觉得考研对自己非常重要,那去考就是蛮值得的一件事,要是自己觉得考不考都行,那不考研也是完全ok的。
很多人如果经历过考研,肯定知道在初试和复试甚至是加试等情况下,是很容易出现消息不对等的情况。因为高校在招生的时候,是完全有机会去选择自己更加钟意的学生来作为录取对象。
当然这种招生的方法并不值得推崇,因为每一个招生名额背后都是一个艰辛复习一年的考生 。而且这种对学生不负责的行为也很容易让学生在录取被取消以后,没有办法调节好调剂学校,因此很可能造成没办法录取,甚至是在职考生丢了工作的情况。
当然很多考生在丢失工作以后是完全可以找其他工作来短期内代替曾经的工作,但是因此付出的时间成本是无法想象的 。毕竟从离职到更换工作,甚至是相应的 人事档案 变更以及新工作适应的问题,都需要时间还调节。
因为很多人没有那种全心备考的状态,很多人都是在职备考,甚至很可能这是他们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报名。 如果不处理好所谓的系统出错,那么对一个考生的伤害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
一、考生报考应该选择录取可能性更加平稳的高校如果自己对报考以后的录取情况无法做更加深度的预测,那么更加合适的办法就是选择那些看起来更有把握的学校。 因为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因为各种意外情况而无法录取的事情的 。
毕竟如果报考失败,想要调剂对于每个学校来讲,都是更加青睐于选择 第一学历 更加优秀的人,这就对每个考生显得更加不公平,毕竟一年时间的复习对于每个人来说,心路历程都是一样的。
想要一次报考成功,就要避开那些曾经出现过各种事故的学校 。因为很多学校在录取的时候,如果有不公平的录取情况,那么就没必要再次以身犯险地去尝试一次,自己拿一年的机会来作为 赌注 。
期待对方会变得更加友善,这种行为本身也是很冒险的。想要一次报考通过,除了在复习的时候更加努力以外,只有在选择的时候,挑好心仪的学校,因此不会让自己出现两难的境地。
二、高校如果出现失误,在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应该为自己的失误买单出现所谓的失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真的失误还是人为的操作。 这种失误是否是全国性质的录取名单问题还是排名的时候有人操作。
高校并没有对此做出详细的解释 。当然这种解释也不是很重要,毕竟如果想要撒谎的话,各种谎言还是可以随口就说出来的,就好像这种所谓的系统错误。 591考研网
既然没有录取,那么为什么系统会显示有这个人。当初显示的时候,是否也是根据排名筛选的名单呢?如果筛选的名单都是可以根据人为的操作来增删,那么谁能保证每次增删的时候,是按照规则执行呢?
想要在录取的时候,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就要有更加合理的监督机制来随时核查这些录取过程。并且针对这种录取和招生的工作,定期向相关部门做回报 。
因为很多和人事以及报名有关的活动,本身也是利益冲突非常大的事情。如果在没有相应监管机制作为兜底的情况下,内部的问题就会不经意间蔓延到每一个高校当中。
三、教育部门应该对录取工作做更加严格的核查想要让录取的内部流程更加合理,就要在录取的时候,增加一些与教育工作不相关的人来做一些监督。因为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对这种和自己本职岗位无关的工作,会更加合理客观。
当然如果这种工作让本校的老师来进行的话,那么这种信息不对称就会让很多人感觉到不公平的存在
。毕竟谁认识的人多,谁就有机会在内部做操作来让自己更加有机会被录取。
如果不能好好处理好这种高校录取研究生的机制问题,那么以后也很可能会出现各种所谓的系统出错。当然到底是谁出了错,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解释。
最后的解释权如果让高校所有,那么就会让这种解释变得苍白无力 。每个学生都付出了一年的辛苦努力,希望 教育公平 让自己更加有机会去更好的高校深造。当然高校也不是个人的,因此这种机制的公平需要有强有力的部门来做监管。
小结投资教育是改变很多人命运最好的机会。 这也是每个学子在学习的时候坚守的一种信念。当然各种机制都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
只要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调整,才能让这种报考深造的流程更加规范。
591考研网(https://www.591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谈谈你的考研经历?的相关内容。
考研的路,我走的并不一帆风顺,有个冲动,将自己与考研的种种过往,一笔一笔地写下来。
1
说起我与考研的最初交集,得追溯到高考以后。18岁以前,我生活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一座小县城;如中国千千万万座同等规模的小县城一样,20世纪末的那个小城,土气而灰败,下辖七、八个乡镇,总共只有两所高中---坐落于县城的县中学和位于离县城较远的乡镇上的一所农村高中。那时候的人们没什么闲钱去旅游,我们小县城少年们了解外界有限的方式就只有老师和家长的渲染与地理课本上寥寥数语的介绍了。
和千千万万个叛逆而渴望远方精彩世界的少年一样,我自从读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被老师灌输了“上高中的目的就在于考大学”的观念;而好的大学,尤以位于北京上海的为最。2000年夏天,高二升高三那年的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探望亲戚,首都的繁华似锦与流光溢彩给当时17岁的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叹为观止;亲戚们友善的鼓励更加深了我报考“北京的大学”的决心---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实力,top2是不敢想的,北师、北理、北航、北外或可一搏。我的高考成绩也算理想,交出了全县文科第四的答卷;但这个成绩,报考一流的大学却只能说是希望而并无十足的把握。录取结果很快揭晓,那个时候,就文科而言,省外的大学,尤其是好一点的一本院校在陕西的招生名额都是个位数,我未能被反复权衡后填报的南开大学录取,而只考取了位于陕西省内的西安外国语学院(现在已经改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所录取的专业也是当年扩招出来的新专业。
之所以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是因为,高考的失利正是考研这个名词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的开始。2001年的暑假,我先是为取得了一个尚且理想的高考成绩欣喜不已,接着又体会到了名落南开孙山的巨大失落。这种心理落差对于当时18岁的我,相当难以接受。很多人甚至还让我补习再考。众说纷纭之下,我的父母权衡后做出了决定。我的爸爸在当时说了一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孩子,你读的是社会科学专业,无论在哪里,只要多看多读多用心,勤加积累,都可以成为佼佼者”;而我妈妈的一位同学兼朋友,也是我们县另外一所高中的校长,对我说了一句不啻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指明航向的灯塔一样的话:孩子,考上了西外就去上;现在考研的学生很多,四年本科读完以后,你一样可以用考研来证明你自己!!!!!
2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鼓励,在当时年少不经事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2001年,正是教育改革大扩招如火如荼开展之年。进入大学之后,种种原本很正常的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青春时期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迷茫与彷徨,都被我归因为我没有遇到足够博学的老师、足够优秀的同学、足够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我没有进入与我高考成绩相匹配的理想“大学”。那时候的我,常常怨天尤人,“假如”、“要是”等等词语,成了与我一起的好几个所谓“怀才不遇”的学生们一起吐槽现状的口头禅----是的,那就是当年的我,幼稚、短视,总是觉得自己如果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就能够走上一条没有任何遗憾的人生之康庄大道。于是,在同学们都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之时,我很早就为自己立下了“考研”、而且要考一流大学的宏图大志:从大二开始就向老师咨询考研的各种准备事项,向高年级的同学过早地请教考研经验,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泡在网上如大海捞针一样地寻找考取“北清人”的经验……很快进入了大四,在其他同学仅仅将考研作为一项备选项的时候,我将自己变成了一座考研的机器。2004年的那个暑假,我挤在西安交大的体育馆里听任汝芬的政治辅导;2004年一整个的冬天,用各种“惨无人道”的考研格言勉励自己,没日没夜的与同学们天天泡图书馆,啃下几十套毕金献的英语模拟卷;2005年的元旦,与同学一起起早贪黑去离学校几公里之远的长安大学听考研政治最后冲刺班;用从生活费中省吃俭用出来的300块钱,成为一个考研论坛的付费会员,从中捕捉少的可怜的报考信息。就在这样忐忑与惶惶之中,我走进了2005年的考研考场,这,就是我第一次考研的经历。
3
这次考研,我太紧张了。第一天英语和政治的专业课考试后,我忐忑不安,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眠。高考的时候,我尚且愚钝晚熟,并不很清晰地认识到这种”决定人生航向“的考试之意义;而到了考研,我为了改变自己的求学背景,为了完成自己未竟的去北京、去陕西之外的“远方”求学的心愿,为自己加上了太多的思想枷锁。考研第一天结束后的那个夜晚,我听着室友们安静而有节奏的鼾声,瞪着眼睛等到了天亮。终于挨到了第二天专业课考试的结束,我清晰的记得走出考场的那天下午,西安飘起的雪花落在我干涩的眼睛上的感觉。
考完后,我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寒假。可是好心情的时间不长,很快,我就查出了我的初试成绩:差了18分,没有进入面试线。现在,我可以很轻松地在键盘上敲击出我当年的心路历程,而这个结果对于当年的我的打击,却是巨大的。我清楚地记得,11年前2月的那一天,我目瞪口呆地坐在显示出分数的电脑屏幕前,一瞬间竟然恍惚,问自己是不是我查成绩的网站出错了,否则,我一直引以为豪的英语怎么才能考了56分?可是,这,就是事实。
从那之后,我在找工作、受打击、克服心理落差的纷乱中,度过了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学期。2005年,已经是就业大军压力初现端倪的时候---我对考研结果的不甘、对进入职场的惶恐与退缩,让我很快决定,我要再考一次。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不工作、在高校周围租房子专职考研”的群体。大名鼎鼎的“芙蓉姐姐”就是在那个时候横空出世的,现在她有多火暂且不表,但当时,她在陕南汉中一所二本院校报考清华屡试不中,很多人都说她受了刺激,才有了那些哗众取宠的举动。很快我就在家中一位亲戚的鼓励和帮助下,在离家较近的一所大学附近与人合租了一间小屋,开始了我半年的专职考研生涯。当时的我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比起高考复读好几年的人来说,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4
第二次考研,我的心态比第一次好多了。我综合地估量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调整了目标,并且,我就是想着,我要再试一次,如果不行,我就去工作。有着这样轻松的心态,我在没有悬念的情况下,考取了一所985院校的公费研究生。
离我两次考研的经历已逾十年。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一些细微末节,却仍然历历在目。这些年,“读书无用论”屡屡见诸报端并被人津津乐道;每当这时,我也在问自己,对我来说,考研到底意味着什么?客观来讲,考研给了我一个走出陕西、来到上海安家立业见世面的机会,而我对此的付出到底值得吗?记得读研时《经济学原理》的课堂上,老师讲到“机会成本”时,就举了考研的例子。相比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们,我们在在象牙塔中又“躲”了三年。研究生学历就一定比本科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吗?况且,这三年中还可能会错过多少机会呢?
这个“机会成本”的争论是我三年的读研生活中心态的缩影。那三年,我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接受教育、了解外界的同时,也经历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社科专业的就业前景的确不容乐观;而女研究生“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女大学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的段子大概也都是那些年流行起来的。从研三开始,我与同学们一起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感受offer难求的压力;也从国考省考上考一路拼下来变成“烤鸭”……
千帆过尽,云淡风轻。现在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我还是由衷地说一句,考研于我而言,是毕生受益的一笔财富。功利的讲,我目前的工作在入职定级时,就将本科生与研究生区别对待,工资待遇都高出一个档次;而长久而言,三年的校园生活,除了给我一个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20出头的我能够有更多的看到外面世界的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5
而最最重要的是,就我两次考研的经历而言,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显得尤为可贵。我常常在回味这段经历时感触良多,咂摸出许多粗浅的人生道理,让我受益终生的道理。
首先,人生的路很长,不是一次考试、一次成功或是失败就能够决定走向的。我承认,我也羡慕那些高考状元们,被鲜花和赞誉包围的他们,不仅能满足当时的虚荣心;进入top2或者其他“一流”的学校,也为以后的就业似乎加上了保险。可是,这真的就“一劳永逸”了吗?不。人生的历程,由许多个环节与考验组成,而无论什么时候,需要的都是平和的心态与永远提升自我的追求。
其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当时我考研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心态,就是躲避就业压力。国家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了2005年我本科毕业,就业的压力已初现端倪。我在经历过考研的失败和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推推搡搡之后,非常羡慕那些当时已经拿到研究生offer的过着“猪一样生活”的同学们(当时,我们将天天挤招聘会的就业党称为苦苦追寻一份工作的“狗”,将已拿到研究生录取offer、天天在寝室睡大觉消磨最后的大学时光的保研党称为“猪”一样混吃等毕业的人,将天天泡自习室、过着苦行僧一样考研备考党称为“猪狗不如”的人),在备考的时候,总是拿他们比本科自由、比本科地位高的读研生涯鞭策自己,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我读了研究生,我就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蔑视那些本科“狗”了……到了如今,我工作已经7年,我渐渐知道,学习与提升自我是一辈子的事情,求知的渴望与严格的自律性,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标签都无法给予的。
第三,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都是最重要的。记得高三时的班主任曾经在班会上说过:“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现在的我回味起这句话,却想改动一下:没有经历过考研的人生,于我,是不完整的。考研对于我来说,给了我这样一个在陕西关中城乡结合部生于斯、长于斯的少年以最低成本接触一线城市、进入一线城市从而在一线城市工作、安家的机会;而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坎坷与失败带给人的力量,这,对于当时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的我来说,太重要了。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没有考研,我好一点,会在二三线城市之间徘徊的省城西安,在家人的庇护与帮助下找一份一般的工作后安家;次一点,就会回到家乡城乡结合部的小县城,与我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陕西的同龄人们一样(旅游除外),踏着父辈们的足迹,走完一生。
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关于考研,我很感恩,因为这是一次自我证明、自我提升、自我选择的良好机会。如果说高考是搭上一列秩序井然的列车、由老师和家长保驾护航往前狂奔的经历的话,那么,考研就是一次自助穷游,从选学校、选专业到选导师,一切都得自己决定。而且备考过程中,没有模拟考,没有如保姆一样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老师们的监督与制约。备考的过程也相当不轻松,套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那就是非常“孤独”的一种并不轻松的校园时尚。
对于参加2017年考研的众多同学们而言,说祝大家都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成绩揭晓后,必然会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只想祝愿,每个人都能从考研的经历中提升自我,将考研不仅仅视作一次考试,而是一次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而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自我,更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与信仰,不是吗?
以上就是591考研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校方回应考研学生被退回是系统出错,校方应该怎么处理才合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591考研网:www.591kaoyan.com师范生当兵退伍回来有什么好处吗?师范生当兵退伍回来的好处有:1.经济收入:国家针对大学生参军入伍出台的优抚政策非常多,很多地方在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时候直接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除了大学生入伍奖金,还有部队发的退伍费,义务兵津贴,地方政府发的一次性退役自主就业补助金。这些钱加起来基本都在十几万左右,如果是从一线发达城市去当兵可能高达25万左右。2.练就强壮的体魄:经过部队两年时间的锤炼,就
求职面试中被问到考研该怎么回答比较简单,如果在面试中问是否考研要如实回答,因为人家知道;如果问道万一初试过了你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可以直接回答:如果工作比较顺利,可以考虑选择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改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样不别影响工作了【到时候再说吧】。考研复试面试初试分低的问的会很难吗会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复试重点考察的是专业知识水平,面试关都是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不要妄想
考研与报考公务员可否同时报考?考研和考公务员可以一起准备。一、考研:1、考研时间:每年12月22日-24日。每科3个小时,第一天上午政治(8:30-11:30);下午英语(2:00-5:00);第二天上午数学或专业基础课(8:30-11:30);下午专业课(2:00-5:00)。2、考研科目: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我学物流管理专业,考研应该考什么方向其实我想说啊,读研这个事情,有两种选择方法。其一,你可以在大学本科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相关或相同专业,继续深造。其二,你若在本科4年内,感觉意识到自己的特长到底在哪一方面,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职业,那么你可以在考研的时候再次选择。就是跨专业了。干嘛说这些呢,我是感觉同学你阿,过多的受制于自己目前的专业限制了。物流这个专业,属管理系范畴,你学的这些
毕业生就业签了三方今年又想辞职考研二战,档案怎么处理才合适?毕业生就签了三方的话,若是签三方的单位有人事调动权,毕业之后档案会直接提到公司。如果没有人事调动权,那么就需要自己将档案放到人才市场存放。目前,毕业生档案在某些地区已经不接受个人存档,只能是以公司为单位存档,例如北京就是。但是有些地区还是可以的。这个需要咨询当地人才市场。有一个方法,将档案寄挂在签三方的单位,只是挂名,准备二
公费师范生是怎么回事,在什么地方招生?公费师范生分为两种,国家公费师范生和省属公费师范生,这两类公费师范生2021年在山东省都有招生,招生的院校如下:国家公费师范生(6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这6所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也都是我国的211大学。省属公费师范生(15所):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
请问考研成绩达340分是否很难这个问题有点无厘头,看看数据吧,09年国家线是315,过线人数是30%多,之前几年的分数在320到340之间,过线人数是25%左右。所以,实际上能考上的人,多考个10到20分小意思,考不上的,差的也不是那几分。340这个分,历年有20%的人可以考到,考虑到参加考试的人实在太多只是随便看看,这个20%几乎没有含金量。阻碍人考不到340只有一个原因——态度。
应用化学考研方向及院校排名应用化学考研方向主要有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硕士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应用化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化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
2024-01-19 05:16:25
2024-04-28 08:18:01
2024-05-11 17:21:10
2024-03-31 20:30:05
2024-03-31 11:56:55
2024-03-31 1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