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 正文

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

2024-11-04 04:32:01 | 591考研网

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

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

跨专业考研建筑学,对大多数人来说,挑战巨大。

即使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考入顶尖学府如建筑“四花旦”都需付出极大努力,更何况是跨专业者。

其他专业可通过复习补足,唯有绘画技巧无法弥补。

建筑和城市规划考研都设有“快题”环节,要求考生在六小时内完成设计并绘制出考题规定内容。专业学生五年的学习与练习,能完成的也不多,更别说同时设计出众了。一个在浙江大学学习城市规划的同学曾告诉我,一次快题考试,几乎耗尽了生命能量。

即便通过初试,复试中导师会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如果你对专业内容一问三不知,即使初试成绩再高,导师也可能不会考虑录取。

对于顶尖学府,本科出身同样至关重要。非建筑专业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减少。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至少需掌握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抗震、施工等学位课程,并且要通过考试。除非拥有极强毅力或绘画功底,否则建议谨慎考虑跨专业。

如果你对建筑充满热情,建议先深入学习结构工程,考取结构工程的研究生。将来工作后,再从结构领域转向建筑,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

跨专业建筑考研

1988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为东北地区四个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点之一,该硕士点下设5个研究方向:建筑创作理论与设计方法,环境行为与建筑计划,本土建筑文化,建筑技术与实践,城市设计与理论。

本硕士点经过17年的发展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工程实践及人才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现有副高职以上指导教师14人,其中教授6人。导师们在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博览与文化建筑、城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环境行为研究等方面各有专长,在国内外设计竞赛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中多次获奖。课程设置保证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能博学众长且主修方向明确。17来,共向国家输送近150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家对高级建筑学人才的需要,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本硕士点不断扩大招生规模,2004年计划招生人数35名。

近年来,建筑系在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方面不断取得好成绩。近5年,共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术100余篇,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工程设计实践在省市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孔宇航、唐建、胡文荟、胡英、范悦、陆伟、柳长洲、王时原、张险峰、李世芬、曲敬铭、索建、李速、周博。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编号及考试科目名称
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1 建筑创作与设计方法
02 公共建筑设计
03 本土建筑文化
04 建筑技术与实践 32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202俄语 203日语任选
③ 324建筑设计理论综合
④ 839建筑设计(6小时)

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591考研网

建筑学本科生,想跨专业考研,有哪些专业合适?

591考研网(https://www.591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建筑学本科生,想跨专业考研,有哪些专业合适?的相关内容。

建筑学本科生,想跨专业考研,只要报考专业没有本科专业限制均可以报考。具体哪些专业合适,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可以选择土木工程类的,也可以选择金融、管理学等。
对于跨专业考研而言,考生应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因为跨专业考研更遇到比本专业考研更多的困难。
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
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
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
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以上就是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591考研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591考研网:www.591kaoy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如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相关推荐
三本学建筑学,前景如何?(急)
三本学建筑学,前景如何?(急)

三本学建筑学,前景如何?(急)前景好。因为学建筑主要看天分,三本又怎么了。其实只要是学建筑的,不是特别没兴趣的话,工作是没问题。而且第一年一般就有5万多。就算不去设计院,也能去房产等地方工作。今年,我班那些平时设计都不做的人,在设计院实习的时候都还不错。但是,有一点我要提醒你,建筑很辛苦,通宵是难免的。总之,学建筑不是特别在乎学历,主要还是在天份上。如果你对音乐画画有兴趣,做

2023-11-05 03:18:57
!!!什么是跨专业考研?如何界定专业界限的?从工程管理考建筑技术科学算不算跨专业?
!!!什么是跨专业考研?如何界定专业界限的?从工程管理考建筑技术科学算不算跨专业?

工程管理跨专业考研建筑学我是土木跨的。素描、水粉三个月(每天6小时,周一到周五,时间不够就只学素描,学两个月),快题两个月(每天8小时,周一到周六),这些都是利用假期时间去外面的培训班补的。考试前的三个月每天一个方案,每星期一套快题。快题考察的是你对建筑学的理解及建筑设计能力,图画的好不好看不重要,能在6小时的时间内清晰、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方案便行。至于方案好不好这得培训班的老

2024-10-15 04:48:47
环境设计如何考建筑学研究生?
环境设计如何考建筑学研究生?

我是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想跨专业考建筑学的研究生,有优势么?建筑设计专业是近几年留学的火热专业,那么建筑设计学生该如何选择建筑设计留学院校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艺术留学考研建筑类设计专业国外最好的学校有哪些?1.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哈佛大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独领国际设计新潮流,其中,景观规划与设计教育是哈佛之首创,建校百年以来,已成为世界此领域实践与专业教育之

2024-11-04 20:23:54
想要考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该如何准备?
想要考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该如何准备?

想要考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该如何准备?同济建筑研究生即“085100建筑学硕士”一共有三个研究方向,01建筑历史与理论,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3建筑技术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初试和复试,这三个专业考试科目都是一样的,初试共四门:101政治,201英语,355建筑基础(这三门必考),第4门三选一:802建筑理论与历史(中外建筑史)、803建筑设计(3小时快题)、805建筑技术(结构构

2024-02-05 06:22:27
跨专业考建筑? 跨专业考土木工程研究生
跨专业考建筑? 跨专业考土木工程研究生

跨专业考建筑?跨专业考研计算机转建筑1.所有科目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政治英语快题(就是在6或8小时内,完成一个建筑设计,老八校各有自己的特色,建议有针对性的训练。2.考试科目跟你考的专业方向有关,如建筑技术专业除上述3科外要靠建筑结构构造和物理等,建筑历史方向除上述3科外考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方向除上述3科外考历史或者构造,具体可查各学校。3.确定学校后,在确定怎么学,买什么

2024-10-29 14:53:52
跨专业考建筑学研究生可以吗
跨专业考建筑学研究生可以吗

跨专业考建筑学研究生可以吗跨专业可以报考建筑学,但需要符合具体院校规定,一般考研条件是只招收全日制理工科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因为建筑学硕士是高度专业化的学科,所以不招生同等学历等非全日制学历人员。当然,每年招生计划都有所不同,需要考试前查询相关院校具体规定。下面参考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相关要求。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研究方向02建筑设计及其理

2025-01-05 10:30:54
美术类本科可以跨专业考建筑学吗
美术类本科可以跨专业考建筑学吗

美术类本科可以跨专业考建筑学吗建筑学是理工类的,美术是文科类的。考建筑的研究生,要考数学的。不知道你数学好不好啊。还要考有关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也就是讲要考英语,政治,数学和两门建筑专业的项目这5门。难不难看你的决心和毅力的。但实事求是讲,难!一般是,考本专业容易,转专业难。理科考文科容易,文科考理科难。不过不要灰心吗,你才大一。路长着呢,就看你怎么走咯!我是艺术生,学美术的,

2024-10-16 20:05:11
建筑学想转行,跨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建筑学想转行,跨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跨专业考研对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何帮助?跨专业考研,即考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时选择与本科专业不同的学科领域。这种选择对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多方面的帮助: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跨专业考研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当今社会,单一专业的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多元化的知识背景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灵活,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适应能力的培养:跨专业学习往往意

2024-10-08 0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