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 16:26:11 | 591考研网
591考研网(https://www.591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河北工程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的相关内容。
很多,我给2023的
2023年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1.除了085404计算机技术、095131农艺与种业、095136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095137农业管理、100200临床医学、125100工商管理、125300会计、125603工业工程与管理、125604物流工程与管理9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考生初试成绩应达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一区控制分数线。
2.以下9个专业为学校自划分数线:
(1)085404计算机技术:总分299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2)095131农艺与种业:总分263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3)095136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总分291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591考研网
(4)095137农业管理:总分306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5)100200临床医学:总分296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6)125100工商管理:总分180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7)125300会计:总分221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8)125603工业工程与管理:总分207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9)125604物流工程与管理:总分206分,单科为国家分数线。
以上就是物流管理专业可以考研的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考研问题)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591考研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591考研网:www.591kaoyan.com物流管理考研可以考哪些学校物流管理考研可以考哪些学校介绍如下:物流管理专业可以考研的学校有: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
物流管理可以跨哪些专业考研?物流专业是可以跨专业考研的。首先带数学的、经济、国贸、金融、财管。特殊的会计专硕、毕业两年可以考MBA.不带数学的师范类的学科教育、还有法律硕士。跨专业考研,就是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或是无关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研究或是考研目标,进行的研究生考试复习,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活动。跨专业考研顾名思义,这个经常出现
物流管理专业可以考哪些研究生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可考取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主要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行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管理问题。注重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物流工程专业作为专业硕士教育的一部分,侧重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专业人才。这类硕士教育注重知识
物流工程专业考研,考哪个学校好物流工程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校排名为:1、A+类: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2、A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3、A-类: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
物流工程与管理专硕考研学校排名物流工程与管理专硕考研学校排名:1、东南大学A+2、西南交通大学A+3、北京交通大学A-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5、同济大学A-6、大连海事大学B+7、哈尔滨工业大学B+8、武汉理工大学B+9、中南大学B+10、长安大学B+11、吉林大学B12、上海海事大学B13、南京航空航天大
考研物流管理学校排名考研物流管理学校排名如下:物流管理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一,全国物流管理专业最好大学推荐1,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学科源于1946年在国内首家设立的为铁路供应物流培养管理人才的材料管理本科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考研推荐的院校有哪些?物流管理专业考研学校推荐:1、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是交通部唯一直属高校。大连海事的物流是自主设置专业物流管理与工程,考数一,工学学位。研究方向比较好,找工作特好找,考研专业课也是运筹学。2、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的管理学在全国比较有名,因此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物流管理也就很不错了,西安交大的物流管
物流管理考研学校排名物流管理考研学校排名北京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23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教授370余人、副教授580余人、博士生导师240余人。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2025-02-11 00:36:47
2025-02-11 09:28:00
2025-01-30 08:41:03
2025-01-31 04:47:38
2024-12-24 13:27:39
2025-02-01 15:25:25